论坛回顾|滋养童年的故事——谈当下中外儿童文学出版

在为期三天的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上,由童书专家顾问团队精心策划的专业论坛与会议,集学术专业、商业知识、创新思维于一体,旨在全方位探讨童书出版趋势,了解中国出版行业。我们将专业论坛与会议现场的精华内容整理成一个系列,为您深度解读中国童书出版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营销趋势。今天带来的一场回顾是“滋养童年的故事——谈当下中外儿童文学出版”。

上海童书展

文学品味和流行趋势随着时间,也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而在不断变化。本次论坛由英国海伊文学艺术节总监、童书行业资深专家朱莉娅·埃克谢尔主持,儿童文学出版人、翻译家、研究者和评论家们齐聚一堂,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当他们将带有生命力的儿童读物推向市场时所面临的挑战。

意大利作家皮尔多梅尼科·巴卡拉里奥进行了简短的开场陈述,他从自己第一本书籍的创作过程和与孩子们相处的经历中举了一个例子。他回忆,“之前我生活在英格兰的一个小镇,我和女儿去散步的时候碰到一座教堂,上面有一个标识,它不是承载教堂的历史的载体,而是诉说了一个传奇故事:一只青蛙能够满足人们的愿望。所以我并没有了解教堂的历史,而是记住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与他的写作不谋而合,使用清晰明了的语言给孩子们讲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孩子们会非常乐意阅读,这样的儿童文学更具生命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晖从题材、主题与艺术表现三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她指出,成长类小说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主要题材之一,一些获奖作品就是着力在书写童年的记忆与成长的印象,聚焦不同时代及文化环境下的儿童生活,滋养了一代代的儿童。在这些作品中,作家非常重视对思想内涵和文化艺术美的刻画,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旨在让小读者们与之产生心灵的共鸣。她以薛涛的《孤单的少校》和《沙粒与星辰》为例,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日渐以更为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创作。“这两本书都是在书写少年的成长,但应用了一些非常具有现代感的写作手法,包括幻想和现实的交织、作家基于东北的特殊感情和内心世界,以及对于少年的情怀和更高远、更深刻的思绪的把握和交织。”“最后我特别提到熊亮,他是画家,但是他的绘本逐渐有了文学的体验。比如这套《游侠小木客》,作家植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创作的人物传奇故事,建构出基于文学和绘本之间新的艺术空间,交相辉映、相辅相成。”这可以告诉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正在进步,在承接中拓展,在变化中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

路易汀·赛特获夫出版社儿童与青年文学资深出版人塞利·多普讲述了其在儿童文学领域所做的出版工作以及背后的抉择。“我们总是寻找一些内容非常精彩、原创的故事,能够适合儿童阅读,我们希望这些书籍能够让小读者们感到愉悦。”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书籍大约70%为荷兰语,30%为翻译的版本。他们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做好编辑工作之外,对于书籍的设计、描述甚至包装等细节进行全面的把控。为了将这些儿童读物推向市场,他们运用了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如参加书展、流媒体推广、作家邀约甚至博主推广等。她认为作为出版人既需要坚持原则,同时又要了解市场的情况,这样才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儿童文学内容。 

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文学类的出版社,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种类丰富的书籍,每年出版约550本新书。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将读者与书籍联系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其首席执行官海德薇吉·帕斯克讲道,“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书籍的质量,故事和内容必须要生动。一个好的故事会吸引读者不断地翻阅,这就需要内容质量的把控。”他们会去寻找最好的故事以及最佳的插画师,并做好编辑工作,也会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努力地创造优质的儿童文学内容。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文学内容可以让孩子在阅读地过程中锻炼其他的技能、了解更多的情感。她还强调倾听孩子声音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能够让父母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当孩子们找到他们喜欢的书籍的时候,他们就会喜欢阅读。所以先是喜欢,然后是开始阅读。作为出版人,我们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孩子们会被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书所影响。”

英国儿童文学翻译家汪海岚对比了2019年中国与英国前十畅销类童书,其中只有《哈利波特》在两个榜单上均存在。在中国榜单中,10个里面有3个是由英文书籍翻译的版本,在英国榜单中则没有翻译类的书籍。她详细举例了中国畅销的这批书籍,发现在英国市场如《米小圈》和《马小跳》等鲜少看到,她讲道,“对于英国来说,他们找不到一本中国作家创作的书籍,我自己做了一个网站,并且每天都在非常努力地翻译。”中国作家很难出现在英国的童书市场,所以她找到了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进行合作。她还在其他机构工作,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不断地努力着。

中国新蕾出版社总编辑杨丽萍围绕“国际大奖小说”浅析了儿童文学的出版和竞争力。新蕾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国际大奖小说,已经有17年的历史,囊括了来自18个国家、87个奖项和83名作家的130部作品。这些作品更广泛、更有趣味、更契合时代内涵和孩子,把这些作品引入到中国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意义。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蕾出版社在引进儿童文学的出版工作中,具备的敏锐眼光和准确的判断力。做好的儿童文学,也要有追求精品的态度。用怎样的方式更好的去呈现文本是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个思考,新蕾出版社经常会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一些升级和改造,如这本《马提与祖父》,“最右边这本,我们几经波折才拿到了版权,新蕾是因为有了好的文本、好的故事才引入这个封面。”在本土化方面,除了对封面和插画师的选择外,他们还增加了导读,给孩子和老师留下思考的空间。

将优秀的儿童读物推向市场同样面临挑战,他们会邀请很多的名家到儿童图书馆和学校等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还与小学语文老师共同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在内容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新蕾开辟了注音版与成长版两个不同的产品线,并划分了不同的主题套系,将阅读延伸到初高中孩子,拓宽了受众范围。总之,将阅读与教育相结合,把阅读引入到儿童文学中,不仅给教师和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滋养了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