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皋 | 中国美学精神的当代实践

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

在湖南长沙,生活着一位从事绘本创作三十余年的国际知名绘本画家,她就是2018 年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的评委之一,蔡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和她的作品。

蔡皋

蔡皋

蔡皋是中国著名画家、绘本插画家,第34 届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评选委员。国内已经出版的绘本作品有《荒原狐精》、《晒龙袍的六月六》、《百鸟羽衣》、《桃花源的故事》、《孟姜女》、《花木兰》、《火城1938》、《中国美丽故事》、《三个和尚》、《月亮粑粑》、《月亮走,我也走》、《出生的故事》、《干将莫邪》、《螺女》、《海的女儿》、《李尔王》等。

蔡皋的绘本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在海内外获得了极高的赞誉。1989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在看过她的《晒龙袍的六月六》后曾赞叹:“画得真好啊,湖南有福了!”1993 年,她创作的《荒园狐精》在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BIB)上获得“金苹果”奖,是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蔡皋钟爱传统,她的绘本故事大多取材于传统经典。作为一个没有受过美院科班教育、自学成材的艺术家,她的艺术极大的受益于传统。如她自己所言:“我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给予我灵感与动力的巨大的力量场。”

《花木兰》

《花木兰》荣获2015年首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绘本奖”金奖

《荒园狐精》

《荒园狐精》( 曾以《宝儿》为书名出版)

倘若仅仅拥有对传统的热爱,蔡皋并不足以走向世界。蔡皋的绘本,不是传统简单的翻版。她从儿童绘本角度出发,通过图画重新诠释故事,从而赋予故事新的生命力。她的绘本里有深厚的人文关怀,指向新的当代精神。她的艺术有浓厚的中国底蕴,有独立的艺术观念与独特的表现技法作支撑,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传统的解构与重建,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英国剑桥艺术学院绘本专业系主任马丁· 索里滋伯瑞教授曾指出:“蔡皋成熟的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从新一代中国绘本艺术家中脱颖而出。蔡皋杰出的作品将为绘本在中国成为艺术,而非说教工具,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8 年蔡皋与马丁教授合影

2018 年蔡皋与马丁教授合影

1996年,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邀请蔡皋创作《桃花源的故事》,该书后来节选入日本小学国语教材。《桃花源的故事》取材于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原作中带有明显的避世思想。然而在蔡皋的这部《桃花源的故事》中,我们很难看到消极情绪的表达。绘本中的点滴,都来自于她对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体验与热爱,呈现出一种朴素积极的生命精神。《桃花源的故事》基于古代经典,但不止于经典。她的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是活泼的日常。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桃花源的故事》亦抵达了某种极致:如果把《桃花源的故事》 铺开来,湖南人一看,嚄,这就是湖南啊! 江南人一看,嗬,这就是江南啊!中国人一看,嗬,这就是中国啊!(作家罗青山语)

蔡皋作品

《桃花源的故事》

《桃花源的故事》

《桃花源的故事》

《桃花源的故事》

《桃花源的故事》

著名图画书推广人王林博士(中国教育出版社编审)这样评论蔡皋和她的作品:“蔡皋在中国图画书发展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 或者说里程碑式的人物。她的作品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有一种很温暖的力量,很温暖的感觉。这种温暖的感觉我没有办法具体地描述。”

蔡皋作品

什么样的力量可以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呢?早在2008 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学院的一次画展中,蔡皋的独幅画《花与人》系列作品显示出了非凡的感染力。在艺术市场经济效应炫人眼目的年代,她并没有往纯艺术的方向走下去。相反,她一如既往的选择了绘本。《孟姜女》《花木兰》《三个和尚》《火城-1938》都是她2008 年以后的作品。蔡皋说:“行至传统的高处、深处,你会发现中国文化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所以当绘本的艺术品格和精神品格高度统一的时候,它没有国界,并帮我们实现一种超越。”

蔡皋作品

知行合一是中国艺术精神最高的境界,蔡皋用自己的生活与艺术,为之做了当代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