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F 2019各方反馈

参展

希望上海童书展能继续为全球少儿出版提供专业的平台,融远大理想于传世精品,绘文明成果于书香童年,共同创造亿万少年儿童快乐成长、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常务副社长,郝向宏(中国)

上海国际童书展越来越多元、丰富、立体、多彩的内容,不仅仅童书专业人士,还使广大小朋友拥有了更多无限想象的空间未来。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中国)

本次展会恰逢海豚传媒20周年司庆之际,感谢组委会以其专业深度、国际化视野、组织严谨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与世界、出版机构与版权、读者与作者等多元有序的交流平台。为中国故事走向国际舞台,国际资源进入中国创设了一个优质的窗口,祝上海国际童书展越办越好!

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志勇(中国)

这一年的上海童书展充分体现了国际化的水准,多角度呈现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唯美的、立体的、文学的,给创作者多元的刺激,为插画师设置的插画大道非常nice。作为参展商,爱心树童书感受到了上海的热情与周到,感受到了读者的激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爱心树童书总编辑,李昕(中国)

本次展团带来了近300多种中国台湾原创童书,受到中国大陆多家出版公司喜爱,简体中文版版权正在积极洽谈合作中,参展商普遍反应不虚此行。

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台湾童书联合展区),总经理,王承惠(中国台湾) 

这是蓬皮杜艺术中心首次参展CCBF,我们得到了中国出版商的热情响应,他们对我们的书如何让孩子对艺术产生兴趣十分好奇。展会气氛非常活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结识新的合作伙伴并巩固与已合作出版商关系的绝佳机会。

蓬皮杜艺术中心出版社,销售总监,Francesca Baldi(法国)

我在上海童书展的这段时间非常愉快!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国际性的书展,令我印象深刻。书展上展示的书籍种类繁多,展位也都设计得非常用心。

Room to Read,项目经理,Myra Sepe (印度尼西亚)

今年已经是我们第七次参加上海童书展了。展会期间我们非常忙碌,有80场会议要参加,包括与长期合作的出版商继续合作,也不乏新结识的出版商。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其中。

Clavis Publishing,首席执行官、出版人,Philippe Werck (比利时)

BookLife出版社的预约人数创下了新的纪录。我们在童书展现场达成了三项贸易协议,与中国台湾的协议原则上达到200万英镑。我们非常荣幸参加每年的童书展,让我们的贸易合作得以维系发展。

BookLife Publishing/The Secret Book Company,总监,MaxineTokelove (美国)

非常感谢上海童书展给Samokat这个机会参加今年的展会。作为一名推广俄罗斯现代作家和插画家作品的国际版权经理,我很高兴能够开拓新的市场,并有机会与来自中国和其他一些邻国和地区的出版商和合作伙伴见面。这是一个了解环境、寻找新的接触和合作可能性的好机会。我们也期望找到作者和插图画家来呈现给俄罗斯读者。你们将优秀的专业人士聚集在此并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经验的机会。

萨莫卡特出版社,国际版权经理,EvgeniyaKarpenko (俄罗斯)

这是柯瑞尼第二次来上海。上海童书展在不断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丰富的资源,我们非常期待今后再一次参展。

柯瑞尼出版社,国际版权与采购经理,Giovanna Ballin (意大利)

非常有趣的展会,让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以及令人兴奋的潜在合作机会。感谢主办方为我们带来了高质量的观众和高水平的内容。另外,立体书特展太棒了!

瑞吉欧儿童,国际版权、市场和展览,Feancesca Marastoni (意大利)

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自2015年参展以来,销售额持续飙升!参加上海童书展的两天是我们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MMS UK (exhibiting with 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执行总裁,Tricia Macmillan (英国)

在上海童书展澳大利亚展团的展位上,图书市场的版权贸易交流十分活跃。我们的澳大利亚出版商和文学代理人与版权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了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交流,不仅表现在销量上,而且在具有创造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上,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上海童书展是亚太地区出版专业人士聚集、分享故事、壮大市场的独特而有价值的平台。

澳大利亚艺术理事会,文学艺术总监,Wenona Byrne (澳大利亚)

今年来参加上海童书展主要是为了推广新加坡的少儿读物节,进行一些文化交流工作。我们在展会上结识了很多出版商和作家,也去听了现场的一些专业论坛,收获非常大。

新加坡书籍理事会,执行董事,潘志云(新加坡)

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童书展,是一次很棒的经历。每件事情都组织的很好,我们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会议。在中国能有这样针对童书的专业展会实在是太好了,我非常期待今后能够再次参与其中。

美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版权经理, Catherine Kramer (美国)

CCBF展会的氛围非常棒,观众们热情且友好。我非常享受这次的上海之旅!

One Stroke出版社,作家、出版人,驹形克己(日本)

非常精彩的童书展,组织得很好,也很友善!

Storytel有声读物公司,全球出版主管,海伦娜·古斯塔夫森(瑞典)

参加上海童书展的经历非常棒,获得的信息量也很大。我见到了很多有趣的人,深刻理解了中国的童书市场,同时也分享了尼尔森图书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中的洞察和解析。

尼尔森图书,研究总监,海柔尔·凯尼恩(英国)

来到上海,我感到非常振奋。对于加入这个精彩的儿童图书世界,我充满了热情、激情和兴奋。英国拥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儿童图书市场,也因此变得更传统,而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国家对拥有新兴文化的各种可能性而感到激动。

海伊文学艺术节,总监,朱莉娅·埃克谢尔(英国)

国际出版人上海访问计划(SHVIP)活动给了我一次洞察中国童书市场趋势的极佳机会,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们分享各自的体验、经历与感想。

皮博科数字出版(SHVIP),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克赛·科尔(丹麦)

展会的规模使我们可以快速掌握儿童出版的概况,同时也为国际出版商提供了绝佳的交流机会。

草书出版社(SHVIP),出版人,米里亚姆·罗森布卢姆(澳大利亚)

热热闹闹的童书展、风风火火的金风车,引进与输出的文化盛事汇聚上海。看到越来越多的书籍形态和超越语言的多种多样的沟通交流形式,拉近了人类的距离。希望这样的国际童书展越办越好,也相信会越办越温暖更多的人。

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评委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创建人、主任杨忠(中国)

童书展的精心设计让我感受到国际化大文化融合的力量,丰富多元图书交流让我们的眼光看得更远更高。今年金风车奖中国金奖的作品更让人惊艳,得到五位评委一致肯定,也代表中国年轻插画师的最高水准。

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评委图画书作家、东方娃娃杂志社社长周翔(中国)

首次来到中国,首次来上海,举办立体书展,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经历。看到这么多人来参观我们独特的立体书本,有孩子们也有成年人。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观众们的格外关注。我们认为立体书将在中国展开一段新里程。世界上主要的立体书生产商在中国,而且随着优质行业项目不断展开,中国的新一代纸张工程师也不断成长。

“书中的魔法世界”立体书展策展人,马特奥·法格里亚和马西莫·米西罗利(意大利)

上海童书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在出版商范围内,而且在书籍的质量方面,都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对于所有从事童书行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应该列入年度议程的交流和聚会的地方。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秘书长,丽兹·佩奇(英国)

衡量一场书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新参展商数量以及再次参展商的数量。从这两项数据判断,上海童书展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展会。书展本身极具吸引力,并且让童书行业的各方面从业者受益匪浅。真的很好!

《出版人周刊》,国际记者,特里·谭(美国)

随着时间的推进,上海童书展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今年的立体书展尤其出色。对于法国童书出版商而言,上海童书展已经成为每年秋季与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出版商沟通交流的重要活动,就如博洛尼亚童书展在每年春季的地位。法国展台一如既往是吸睛看点,各项版权洽谈进展顺利。中国插画师们已经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占据一席之地。国际出版人上海访问计划在光的空间举办的新书推荐会显示出上海这座城市的书香氛围。

《出版周报》,记者,克劳德·康柏特(法国)

书展组织工作十分出色,带来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出版商。我是英国人,理所当然对众多英国出版商参展感到由衷喜悦,他们都对这次展会赞不绝口。人人都很忙碌,太棒了。

《书商周刊》记者,马克·钱德勒(英国)

这已经是我第五次参加上海国际童书展了,我很高兴地看到展会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尤其在今年,许多一带一路国家的童书出版商也参与进来,给展会增添了不少亮点。我尤其看中展会期间举办的一系列专业的高端论坛和活动。出版人杂志也十分高兴能在今年再次和主办方一道,为行业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高端论坛,受到了现场观众的好评。展会的人气也越来越旺,这点从现场热闹的氛围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能看得出。相信这些笑容也为我们的从业者们传递了更多的力量。最后,祝愿上海国际童书展越办越好,期待来年再次参加。

《出版人》,副社长,白静(中国)

从参展商数量、图书质量、论坛受欢迎度,童书展展现出的专业性无与伦比。本次童书展为行业人士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平台;对于读者而言,这更像是一场“狂欢派对”,每个人都沉浸其中。越来越多传统书业以外展商的加入,让我们看到媒介变迁时代儿童阅读产品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们看到书展在引领行业理念上的锐度和洞察力。

《国际出版周报》,记者,许惟一(中国)